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考察组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考察病理科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

时间:   来源: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

2025年10月21日,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病理科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现场考察会议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召开。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席兼考察组组长周增桓, 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海燕,医学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何兴祥,副秘书长于淼、业务部部长邬冰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姚和瑞,病理科主任(筹备组组长)李智,病理科秘书卞丽娟等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会议由副秘书长于淼主持。


b125468d45191e2b09650bb329729e1d.jpg


姚和瑞副院长在致辞时,首先对协会考察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姚副院长表示,李智主任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参编和主编多部书籍,尤其在头颈部疾病、胃肠道、妇科、淋巴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组织学和分子病理诊断有较丰富的经验;执笔、参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CACA)等在内的多部临床诊疗指南、共识的编写工作;《中华病理学杂志》、《Neuropathology》等多个SCI收录杂志及国内核心期刊和编委和审稿专家。姚副院长表示医院对病理学科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将大力支持专委会的筹建工作。


557138aa3637383deaac1ed7e0c5c034.jpg


筹备组组长李智从病理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围绕 “夯实基础,聚焦前沿,服务临床”的核心主题,向专家组作了全面、详实的工作汇报。论证了成立专业委员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介绍了拟牵头发起单位实施能力、牵头人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专委会的组织架构,具体阐述了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设想。


b926013b69126dd4d8b4c64689a70e70.jpg


汇报结束后,李秘书长指出,随着医疗“靶免”治疗时代的到来,病理工作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其在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决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目前基层医院病理科室普遍面临人才匮乏、诊断能力薄弱、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青年病理医师的培养体系尚未健全,这一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尤为突出。病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期望专委会能够推动实施“病理托举计划”,搭建青年医师成长平台,持续强化继续教育体系,大力弘扬病理工匠精神,为学科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09c25a1e354d35ebd3bc4c0f91bfbf26.jpg


何教授提出,在精准医疗时代,病理学已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迈向涵盖分子分型、预后评估及治疗指导的核心领域。在此进程中,专委会应充分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推动学术交流常态化、人才培养系统化,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病理学科的智慧与力量。


b858bfef3c63f0d7d77a170487b2d9f9.jpg


周主席表示,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空前的深度与广度融入医学的各个领域。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学也迎来一场由AI驱动的深刻变革。未来的病理学将呈现“人机协同”的智慧诊断新图景。专委会应积极推动AI在病理学领域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应用,使其真正赋能精准医疗,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ab3d075e87467b6dff587570558b7846.jpg


交流结束后,双方就如何开展专委会未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协会考察组对牵头发起单位在平台构建、学科影响力等方面表示充分肯定,并对专委会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对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医学教育工作寄予厚望。 


最后,周主席代表协会考察组宣读了现场考察评审意见,考察工作至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