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大医精诚的信念,我逆行武汉“抗疫”

时间:   来源: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

640.png

我在战疫中的成长

周袁申 /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

2003年,摧毁生灵的“非典”疾风骤至,肆虐全国,许许多多医护战士舍小家顾大家,最终取得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他们是英雄。那时,我还是一名刚刚踏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门的医学生,充满对“非典”的恐惧,内心无比钦佩“抗非”英雄,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2008年,我如愿成为广东省中医院一名医生,更自豪能够加入向往已久的抗击非典英雄模范集体——重症医学科(ICU)。“责任心就是生命”是ICU的核心价值观,我深知身上担负的责任,丝毫不敢放松,兢兢业业,全方面提高自身运用中西医技术救治急危重症的能力。

2016年,我再次踏入校门,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我的博士生导师正是“抗非”英雄张敏州教授,他带领医护团队为成功抗击非典作出重要贡献,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全国防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1.jpg

▲ 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敏州教授和我


2019年年末岁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迅速蔓延全国,阴霾笼罩中国大地,防疫工作进入战时状态。2020年1月26日,我看到驰援武汉报名通知的一刻,毫不犹豫,立即报名参加支援武汉的工作,我要履行属于我的那份责任。

临行前,很多朋友得知即将出征武汉的消息,纷纷发来消息鼓励,也有好多朋友问我“你真的不怕吗?”,说实话,怕,肯定怕,我是父母的独生子、是妻子的丈夫,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想都不敢想可能的“万一”,但我也是一名医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家和人民需要我,我责无旁贷,绝不会退缩,绝不当逃兵!

家人和同事的支持给我带来满满的动力和感动,张敏州老师再三叮嘱我一定要保重身体,做好防护,勇于担当,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尽最大能力救治患者。妻子也是一名医生,她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选择,有她守护后方,我才能安心在前方作战。对于爸爸的出征,像往常一样,2个孩子只知道爸爸要去治病救人了,没有意识到爸爸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一个劲地喊着“爸爸,加油!爸爸加油!”

2020年1月27日,这必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我踏上前往武汉的列车,成为国家中医医疗队的一名队员。没时间和妻子多说一句感性的话,推着两箱行李,匆匆忙忙的一句“拜拜”,正式成为了一名“逆行者”。


2.jpg
3.jpg


平平安安,健康回去

抵达武汉第1天,我们就立即进行院感防控等培训。我们的医疗队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说“我带着他们来,就希望他们能够平平安安,健康回去”。张院长要求每个人培训,必须考核合格了才可以进隔离病区,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失误。院感防控培训后,我院医疗队很快进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并接管呼吸病区,我很快作为一线医生站在抗疫的最前线。


4.jpg

累并快乐、感动着

1月30日,是我在武汉前线的第一个夜班。隔离病区内收满了病人,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我们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一个夜班下来,往往体力的消耗很大,累是意料之中的,而出乎意料的是,我收获的更多是快乐与感动。

人们都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只有亲身经历才体会更深。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和感激,是我们莫大的鼓舞。每天查房,为了更好诊疗,我坚持近距离望闻问切,针对患者的舌脉、生命特征、心肺功能等临床情况,亲自为每位患者仔细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好些患者根本不愿意让我们靠的太近,因为他们害怕我们被感染,每天我都是被满满地爱的言语包围着:“周医生,您离我远点,远远看我就行,我不想传染给您!”“周主任,您辛苦了,您一定要健健康康!”“周主任,有机会我一定要看看您的样子!”“周医生,疫情过后,您要留在武汉,我要带您玩遍武汉,吃遍武汉小吃!”


5.jpg

▲ 隔离病房查房

2月5日,我突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其实我最担心的是父母亲,担心他们不理解,担心他们日日操心,但父亲电话里的叮嘱让我彻底释怀了,父亲说:“我很高兴你到武汉支援,这是奉献精神的很好传承!国家有危难,作为党员就应该勇敢站出来,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的叮嘱给我增添了前进的动力。

榜样的力量

在医学求学路上,我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幸运儿,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邹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敏州教授都是“抗非”英雄,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和学生分享着属于他们的“抗非”精神,时刻鼓舞着我。邹旭老师作为中医专家驰援武汉会诊新冠肺炎患者。雷神山医院建成后,他请缨前往,作为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六病区负责人,带队开辟了第一个中医病区。2月13日,邹老师带领我,前往武汉汉口医院进行查房,能有幸与老师一起并肩作战让我激动不已。老师和平时诊治病人的样子一模一样,不同的是我们的外面多了一层防护服,但是防护服却掩盖不住老师对诊治病人的热心与专心,当时感觉到汗在手臂上打转,而转身看到老师的两个护目镜早已布满了雾水,令我满是敬佩。


6.jpg

▲ 硕士研究生导师邹旭教授和我

中医药抗疫疗效显著

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中医药参与的疗效也得到肯定。3月2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3月1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全球疫情会诊室”特别节目中,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等中医专家与美国中医同行们分享交流中医药抗疫经验。我也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应邀出席。在张忠德副院长、邹旭教授,及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队长黄东晖主任的指导下,我全英文通过案例介绍了针灸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况;同时也分享了中医特色疗法如八段锦、穴位按摩等在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协同治疗的优势。除了激动,也让我真切体会到中医药治疗、中西医协同治疗的疗效。


7.jpg

▲ 张伯礼院士和我

8.jpg

▲ 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

2020年3月20日,武汉樱花盛开,在武汉奋斗了54天的我踏上了武汉返回广州列车,“很舍不得这里,我觉得武汉人民很伟大,武汉人民都是英雄,而我只是做了医生应该做的事”。


9.jpg

我平时总喜欢对大家说:“平凡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简单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大医精诚就是我的信念。白衣作袍,为国出征,铁杆中医,战疫必胜。


10.jpg